文件编号: 1 目的 为了使操作工清楚、明确、了解聚氨酯发泡各工序及岗位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确 保生产计划的按时完成。 2 适用范围 适用与本公司发泡过程中所有的工艺、技术、质量的控制。 3 准备 3.1 材料:多组分聚醚组合料(冷熟化 A、 B 料) 3.2 设备:低压反应灌注机 4 操作/工艺要求: 4.1 加 料 4.1.1. 加料前应核对所加材料的规格型号,严禁加错; 4.1.2. 打开 A、 B 料罐的排空阀门,目视 A、 B 料低压表指针回零, 打开进料阀门,人 工进行加料;加料时 A、 B 料均禁止超出料罐标尺,加料完毕关闭阀门; 4.1.3. 待 A、 B 料加完后关闭 A、 B 料罐排空阀门, A、 B 料罐低压控制在≥0.2 Mpa。 注: 1. 加料应由专人负责; 2. 加料时严禁跑、冒、滴、漏; 3. 加完料的料桶必须淋 净,放入指定地点,不得乱丢、乱放。 4.2 清 模 对发泡模具进行清理,要求: 无积蜡、无结垢、无杂物、 无污染、模具上盖排气孔 均畅通,模具侧边排气槽畅通。清理时用铲刀,注意不要用力过大,避免在模具表面留 下刮痕。 4.3 涂 模 模具清理干净后使用毛刷或喷枪将脱模剂均匀涂布在模具内,要求:均匀分布,用 量适中。 4.4 安装附件 根据产品工艺卡片的规定,对有附件的产品按照要求安装钢丝、骨架、增强布等附 件,要求:位置准确,安装牢固,规格型号正确。 4.5 注 料 4.5.1 模温控制:启动电加热水箱给模具加热,将水温控制在 80-95℃ ,光泡模温控制在 45±3℃,自吸泡模温控制在 58±3℃; 4.5.2 按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启动设备,并将设备调整到正常生产状态,将料温控制 在 25-28℃ ; 4.5.3 A 料: B 料=100:52(由低压反应灌注机控制柜上 A、 B 桶转速显示表跟踪); 4.5.4 注料 4.5.4.1 注料前首先检查模温控制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模具上盖上的排气孔是否都通开, 附件是否摆放到位,模腔内是否有污迹杂物、涂模是否均匀,锁模结构是否可靠,对不 同规格的产品根据产品工艺卡片要求调整注射时间; 4.5.4.2 注料时根据产品规格及注射时间确认注射工位,防止出现选错工位现象的发生, 注射前根据模具结构的复杂程度确定纵向、横向、纵横交叉等注射方法,合模时应注意 模架合模到位; 4.5.4.3 班组长及注料人员必须经常巡视、巡检,及时纠正产品出现的缺陷,防止产品 发生连续统一缺陷。 4.6 熟 化 模具注料完成后应在保证模具的温度情况下熟化,熟化时间不少于 4 分钟。 4.7 脱 模 4.7.1 把模具气眼上的料头除掉; 4.7.2 打开模具,注意如产品发生粘模时,双手应进行配合操作,保证产品不撕坏; 4.7.3 脱模具内的产品时,先排气、后把产品与模具接口边用手或工具分开并脱模,对 有附件的产品一定要把手伸到附件槽口处,使产品上的附件和模具槽口脱开,慢慢托出 产品,防止产品撕裂; 4.7.4 产品起模后实施自检,对产品重量不符或有外观缺陷的产品立即通知班组长予以 纠正并对该产品作出不合格标识; 4.7.5 脱模时应保证产品表面清洁。 4.8 碾 压 4.8.1 将产品用碾压机进行碾压,使产品完全开孔。对不能进入碾压机碾压的产品应采 用人工进行开泡, 对厚度很薄的产品应叠加进入开泡机开泡或手工开泡。 4.9 修 边 4.9.1 必须把产品多余的废边修剪掉,修剪必须整齐无锯齿状。对靠背类有头枕插孔的 应将头枕孔开通, 修边时应检查产品的开泡情况,如产品没有完全开泡应手工进行开泡; 4.9.2 在产品修边后,修边人员进行自检,不合格产品可以立即返工的应随即返工至合 格状态,对需要修补的产品放入专门不合格区域; 4.9.3 做好首检工作并累计合格不合格生产数,及时把生产产品的情况反馈给班长,由 班长制定出改进措施,以防类似不合格问题再次发生。 4.10 检 验 按照《产品质量规范》的要求对产品进行检验。 4.11 后熟化 4.11.1 检验合格的产品应放入产品中转库内常温下熟化≥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