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解决]
硬泡产品气泡问题
|
发布者:wing 发布日期:2006-9-8 12:15 已浏览 11112 次 悬赏积分:0 分 |
|
|
加微信号:pujyt1688 邀您进【微信群、领电子书】 |
|
|
|
我的签名: |
 |
|
|
|
[1楼] 回复:
鲍迎 (师长) 空间 博客
时间:2006/9/8 14:57:00
|
得分:0 分 回复 |
|
[2楼] 回复:
徐东明 (师长) 空间 博客
时间:2006/9/8 21:19:00
|
得分:0 分 回复 |
|
成品后表面有很多气泡出现气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1、模具排气孔位置应置于最高点 2、原料流动性不够,调节反应时间(降低胺类催化剂用量) 3、试用一下GE公司的Y-10920(硅油),改善原料的流动性
|
0
|
|
|
|
|
|
|
|
[3楼] 回复:
澳金新手
时间:2006/9/10 14:17:00
|
得分:0 分 回复 |
|
胺类催化剂用量一般占到多大的百分比呢? 还有Y-10920(硅油)的用量呢? 能不能说得详细一点呀?
|
0
|
|
|
|
|
我的签名:目前以仿木为主 |
 |
|
|
|
|
[4楼] 回复:
ybbswle
时间:2006/9/10 19:17:00
|
得分:0 分 回复 |
|
关于气泡产生原因: 一,机器也是主要的,将一杯水,置于低压机的注料口位置,(通常所说的枪头,)机器处于准备注入状态,)如果有气泡溢出,则说明机器有漏气现象,注入的料就有气泡. 二,将机器设定一个长一点的时间信号,3秒左右就可以,在一个平台上,用塑料铺好,从一端开始拉机,到另一端,,如果从枪头里出来的有没有气泡就可以看的见, 三,如果是从枪头里出来的气泡,除检查吹气开关外,1,过滤网,是否有堵塞,2,中座油封是否已坏,3,流量座的是否同步,(检查三通)4,搅拌叶的是否叶片少没有起到搅拌的作用,5,放料检查管道是否堵塞,6,泵浦的油封是否有原料流出,,如有,则更换油封,最好是用手放在泵浦外侧,如能感到发热,则泵要检查了, 模具的排气也是重要的,,排气位置于高处,适当可根据实际增加或减少排气孔,但要注意的是,模具的注料口,与枪头的大小要一致,否则在注入时,有气泡产生,开口下端最好是八字型,
|
0
|
|
|
|
|
我的签名:目前以仿木为主 |
 |
|
|
|
|
[5楼] 回复:
nipk
时间:2006/9/10 19:50:00
|
得分:0 分 回复 |
|
你是手工发泡还是自动发泡 前者则是盖板不平造成的或是搅拌机有问题 后者是枪头没有与溢流槽平行,间隔太大了,出料不均匀产生的
|
0
|
|
|
|
|
我的签名:目前以仿木为主 |
 |
|
|
|
|
[6楼] 回复:
澳金新手
时间:2006/9/11 12:41:00
|
得分:0 分 回复 |
|
|
我的签名:目前以仿木为主 |
 |
|
|
|
|
[7楼] 回复:
才色兼备的阿虾
时间:2006/9/12 1:11:00
|
得分:0 分 回复 |
|
一般可以从物料本身和外设(模具、机器)这两块来入手: 1。物料原因 高密度仿木料一般发泡很少,甚至于不发泡,这就要求物料的流动性要很好,所以选择聚醚的时候最好采用或部分采用低粘度高羟值聚醚,降低组合料的粘度;此外减少催化剂用量或采用延迟催化剂,有些仿木组合料甚至可以不使用催化剂,从而达到最佳流动性的效果;硅油问题,五哥已阐述,我就不多说了;如果是全部采用氟发泡剂,可部分使用水发泡剂,以减少气体的产生,达到表面平滑的效果。 2。机器原因 注意模具倾斜的角度和排气孔的位置。客户接受的话,甚至可以多注些料,不过一般客户是不接受的。若采用高压机发泡,物料加入储罐后,需要循环至少半个小时以上,让空气充分溶解到物料中,避免气体分布不均匀,导致发泡后表面气体多,这点时间是不能省下来的;低压一般在0.2-0.3,高压在80-120bar就可以了,若注射量大,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提高高压。另外由于高密度的仿木料放热很大,注意模具温度恒定。 实在判断不出是物料问题还是机器问题的话,可从机器中放出物料,立即用手工试制,若手工好,则研究机器问题;若手工无改善,则需研究模具和物料的问题,逐一排查,呵呵,祝好运
|
0
|
|
|
|
|
我的签名:目前以仿木为主 |
 |
|
|
|
|
[8楼] 回复:
王宏德 (团长) 空间 博客
时间:2006/9/12 18:38:00
|
得分:0 分 回复 |
|
大家可能忘记说了一个更重要的方面: 聚醚构成 第一次接触仿木料生意(1998年)前后折腾了5回,就是因为产品表面的“气泡群”大的象黄豆、小的象绿豆,聚在一起有3-6平方厘米,死活这个客户攻不下来。 起先我是用4110+210形式,腰上挂着好几种催化剂瓶子,东加一点西加一点最多就是搞到“气泡群转移位置”而已,最后一次机会我“豁出去”加了5份403(太粘此前我不肯用)------什么都解决了。 2000年攻击一个大客户也碰到这问题,加了8份403都不行,最终是换掉了4110(dongchang取代shenlin)供应商,勉强过关; 随后又换掉硅油(RY-202取代3022)赶跑了竞争对手。 奇怪的是,小实验可怎么都看不出来“区别”------速度一样、密度一样、泡孔一样、皮儿硬度一样! 后来还是通过另外的“放大”方法作比较看出了区别:不用比较密度90kg/cm3的状态,而是比较40-45密度状态的外观。
|
0
|
|
|
|
|
|
|
|
[9楼] 回复:
小王 (士兵)
时间:2006/9/13 11:34:00
|
得分:0 分 回复 |
|
不用4110,用什么就不说了,水分降到min,适量加FII或141b,料黏度一定要很低,干料的黏度能在500就好了(加入了403的情况下),含了发泡剂黏度则更小.选择很少量的平衡性催化剂,不要用A33,用什么自己想去吧. 机械问题不多阐述,模具方面要注意清洁和脱模剂的种类和时间.这些小问题往往有时候就影响大观
|
0
|
|
|
|
|
|
[10楼] 回复:
宋建柱 (团长) 空间 博客
时间:2006/12/24 23:19:00
|
得分:0 分 回复 |
|
如果你用的是一统的4110,以上问题可能出现会较多,如果是其他家的聚醚,表面的气泡也非常多,就考虑阿虾说的吧?
|
0
|
|
|
|
|
|
|
|
[11楼] 回复:
王者兵 (连长) 空间 博客
时间:2006/12/26 21:16:00
|
得分:0 分 回复 |
|
我感觉其实气泡黏度不能太小,太小暗泡较多.催化剂就用平衡性比较好的,至于4110聚醚得用但要搭配好,尤其天气冷模具不加热的情况下,否则会黏模脱皮.403不能加得太多过多高密度放热多厚产品易烧心.
|
0
|
|
|
|
|
|
|
|
[12楼] 回复:
王者兵 (连长) 空间 博客
时间:2006/12/26 21:19:00
|
得分:0 分 回复 |
|
当然还有就是想一些很特别的4110也会有气泡,但他是穿孔型的泡,他也有优点就是白线较少.
|
0
|
|
|
|
|
|
|
共 12 条 每页显示
20 条,当前第 1页 共 1 页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