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I全称是Toluene-2,4-diisocyanate,也就是甲苯二异氰酸酯的英文缩写。也许对很多的大众消费者来说,看到这个化工原料的名称会觉得非常陌生。但如果提到它的化工产物——海绵,相信大家就会明白其重要性了。一般情况下,海绵是用聚氨酯加TDI或MDI进行胶联反应所产生的化工产物。而TDI除了合成海绵外,还在聚氨酯、涂料、染料等行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国内产能不断释放,TDI的价格本来是一路下跌的。还记得2014年8月时的高峰期,那时TDI的价格也就是17500元/吨。到2016年初,已大跌至11900元/吨左右,甚至一度在1万元/吨左右徘徊。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从今年8月份开始,TDI的价格突然开始强势上涨,到国庆之前,已经去到2万元/吨。就在各相关厂家叫苦不迭之际,国庆之后的TDI价格居然继续猛涨,直接从23000元/吨涨到47500元/吨,并一度突破5万元/吨的大关。部分供应商终于封盘暂停出货。

TDI价格异常波动引关注 背后有否存在操纵因素?
对于如此突发而来的价格猛涨,一种比较普遍的解释是:“国外供给收缩,带动国内出口,导致国内TDI价格持续上涨。”资料显示,今年3月以来,全球范围内TDI供应开始出现收缩,日本三井宣布永久关闭鹿岛12万吨TDI装置、法国Vencorex关停其12.6万吨TDI装置、Basf韩国丽水和中国烟台巨力装置集中检修……10月份,全球TDI巨头科思创亦宣布无法重启检修的装置。这些因素导致国外市场供应大幅度缩减,似乎可以解释TDI价格大幅飙升。
然而原因就是这么简单吗?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对此明确表示并不赞同,还在10月24日向发改委提出了调查TDI价格异常波动的申请。此事堪称我国化工行业对抗TDI暴涨的一大重磅消息。中塑协在调查申请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供需关系的变化完全不能支持价格如此剧烈的波动。去年TDI产品的全年平均价格为12300元/吨,去年10月份价格为12000元/吨。从TDI生产成本角度看,原料价格的变化也完全不支持如此幅度的大幅涨价。”
如果不是供需关系导致的价格变化,那究竟是其它市场规律自然导致的现象,还是背后恐怕有其它操纵因素?中塑协倾向于后一种可能:TDI属于高度垄断性行业,市场极易被操控。尤其是某国内TDI上市企业从今年9月底起,出现了连续多个涨停板。“随着TDI价格的波动,股票资本市场处于异动状态。不排除资本恶意炒作的嫌疑。”
当然,这也只是一种推论。涨价事件的真相究竟为何,还有待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和相关的调查展开。但是,对于这种价格波动背后的真实原因,可以说并不缺少相关专业人士的质疑。近日,买化塑供应链首席战略顾问杨向宏先生,也在自己的文章中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他写道:“今年没有任何人可以预测到TDI市场价格可以疯狂涨到这么高,这与生产企业的高度集中有相当的关联。中国生产企业是个位数,他们很容易在市场上达成共识。今年生产TDI的主要原料甲苯市场价格涨幅不到20%,下游对TDI的需求与去年同比虽然没有下降,但增幅也不会超过20%,中国TDI的市场价格硬是被这帮超级齐心的企业从年初的12000元/吨直接升到50000元/吨。当我们询问这些企业的时候他们竟然一致认为价格还要涨。凭什么?凭的是国外几套装置的停产?”
当然,也许不会有人出来回应这些质疑和提问,也许TDI近期价格波动背后的真实原因永远都不会为人知晓。但是,一切经济行为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任何的操纵因素最终都将不敌市场的客观反映。正如杨向宏所说的那样:“市场上没有只涨不跌的东西,涨得时候凶猛,跌的时候也会同样的惨不忍睹,这种例子我们见得太多了。”
TDI的价格走势还会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