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印度是世界第六大经济体。而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计算,印度则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据印度官方数据,2015年印度人口总量估计为13.116亿。印度中央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6-2017财年印度名义GDP达到152.51万亿卢比,按当前汇率约为人民币 15.848万亿元;人均GDP达到11.628万卢比,约为人民币1.208万元;财年GDP增速达到7.1%,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一。
不考虑人民币通胀因素,当前印度GDP总量和人均都与中国2004年数据接近(GDP:人民币15.988万亿元,人均GDP:人民币1.296万元;国家统计局数据),约为当前中国GDP的五分之一。

图示一:2007Q2-2017Q2年印度季度经济增速 单位:百分比
印度莫迪政府于2014年推出并于2015年施行“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战略,旨在通过扫除阻碍印度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和基础设施挑战,促进整体工业化建设。战略内容包括在汽车、航空、建筑、铁路、化工等共25个工业门类中允许外商进行全额投资,变更此前关于合资比例的规定。战略推出后在吸引外资方面效果立竿见影,2015年上半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共约310亿美元,超过中国约280亿美元和美国的约270亿美元;一朝成为世界上最受外资欢迎的投资目的地。
战略推出后聚氨酯领域内多家巨头随即开始加大对印度市场的投资,其中包括巴斯夫、陶氏、锦湖三井等国内耳熟能详的原料生产商。印度聚氨酯产业目前正以远超GDP增速的速度发展,至2015年印度聚氨酯产品产能达到51万吨,自2005-2015年十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6%,以5年翻一番的方式指数增长。印度聚氨酯产业的发展驱动力主要来自不断扩大的中产阶级总量、快速增长的可支配收入、加速城市化以及政府基础设施投资。

图表2:2015年印度国内聚氨酯分类产量份额
另一方面,印度聚氨酯产业仍处于“婴儿期”,据印度聚氨酯协会(IPUA)统计,印度人均聚氨酯年消费量仅为0.25千克,远低于全球人均消费量1.8千克的数字。据印度聚氨酯协会统计,2015年印度国内共生产软泡约23万吨,鞋底树脂10万吨,硬泡9万吨,CASE 2.5万吨,TPU 0.5万吨,不及中国国内的十分之一。
唯一供应商
印度是亚太地区四个拥有国内TDI生产装置的国家之一。其国内唯一的TDI生产商古吉拉特邦讷尔默达河谷化肥及化学品有限公司(GNFC)目前拥有两套产能共6.4万吨的TDI装置。GNFC除了供应印度市场外,同时还向非洲及中东地区出口TDI产品。
GNFC是一家由古吉拉特邦政府和古吉拉特邦化肥及化学品有限公司(GSFC)合资创办的政府控股企业,是目前印度最大的化肥和化工生产商。其TDI生产技术由美国杜邦公司提供,装置由GNFC和瑞典国际化工公司(Chematur Engineering AB)合作运营。
2014年投产以来,其位于达赫的第二套TDI装置供应较不稳定,一直未能达到计划产能,且于当年1月和2016年11月两次发生光气泄露事故,分别造成21人受伤及4死8伤的悲剧,并在事故后长时间停车。

图表 3:2012-2016 GNFC两套TDI装置过去五年产量和开工率 单位:吨
由上图看出近两年来GNFC总TDI产量在4.5万吨左右徘徊,其中设计产能5万吨的达赫装置以缓慢但稳定的节奏逐年提高产量。据悉,当前达赫装置正以正常开工率生产,以填补进口量下降产生的市场缺口。如无意外发生,今年产出将有较大增量。
“反倾销税”
作为一家有地方政府背景的化工企业,GNFC于去年10月向印度政府递交关于中日韩三国TDI进口的反倾销调查。调查于今年3月给出初步结论,认为受调查中日韩三国的TDI生产企业在印度市场均存在5-40%的倾销幅度,并确定向三国TDI生产商征收140-400美元/吨不等的反倾销税,于今年6月初开征,执行期6个月。
据当地市场消息和海关数据分析,反倾销税开征后受损大是韩国生产商,其中主要出口商韩国巴斯夫的产品被征收310美元/吨的反倾销税,韩华化学产品征收170美元/吨,其他韩国生产商产品税率为400美元/吨。而中国数据并未受较大影响,反而6月出口总量同比上涨89.3%,主要受益于当地较高价位带来的价格优势。

图表 4:反倾销税开征前后中日韩向印度TDI出口量对比单位:吨
反倾销调查申请正值去年TDI价格持续上涨时期,同时GNFC新装置产量也已稳步上升。从印度表观消费量图中可看出,2016年后印度市场基本只存在中日韩货源和GNFC产品,而其他国家进口很大程度上已经销声匿迹。可以认为,GNFC申请反倾销调查意在降低进口货源在当地的竞争力,为其新增产能开拓市场。
据市场消息,由于GNFC当前产能不能满足印度市场总需求,因而反倾销税不可避免地抬升当地价格,对下游生产商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反倾销税很可能在执行期结束后的重审中被取消。
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印度当地共有16家TDI直接下游制造商,主要为泡棉生产商。较大的三家为Sheela Foam,Tirupati Foam,Springwel Mattress和Kurlon,均为床垫、软性家具制造商。据悉,印度最大的泡棉生产商为Sheela Foam,在印度国内有12家工厂,在澳大利亚也拥有5家工厂;2016财年销售额共计144.59亿卢比,同比增长14.29%,按当前汇率计算约为人民币15.06亿元。其CEO Mahesh博士被选为下届印度聚氨酯协会会长,将于今年9月上任。
据统计,最近数年印度TDI需求量稳步上升,平均增速超过10%。

图表 5:2012-2015财年印度TDI表观消费量增长 单位:吨
注:表中“GNFC国内销售量”指该财年GNFC向印度市场销售总量,不计出口。
印度TDI市场需求旺季主要集中于10-11月和3-5月,主要由于较为集中的节庆提升终端产品销售量。而淡季则是节日过后的数月,以及6-9月的雨季和酷暑季节。

图表 6:2016年印度月度TDI进口量 单位:吨
虽然当前处于生产淡季,但印度市场由中国国内价格近期疯涨牵动,也在最近数周内上涨超过1,000美元/吨。八月中旬已涨至4,000美元/吨,但仍远低于国内超过6,000美元/吨的现货价。据悉,已有部分贸易商在寻找向中国国内出口伊朗和印度货源的机会。
总体来说,印度在数据上与十多年前的中国非常相似,随着印度政府“印度制造”战略的实施,在可预见的将来,印度在体量和增速上都将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而TDI产业链与经济总体形势息息相关,在可预见的将来,印度TDI需求将继续快速增长。
不过印度市场也有其独特性。印度宪法认定印度以“社会主义”立国,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较深,不能认定为完全市场经济。虽然近年来统一增值税开征、“印度制造”战略实施、城市化加快等因素使印度市场现代化程度深化、变得更加开放,但随之同步进行的还有以反倾销税为名义的本土制造业保护措施不断增多,为印度进口贸易增加了一分不确定性。